《慈母情深》教案

时间:2025-03-31 11:29:15
《慈母情深》教案

《慈母情深》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慈母情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慈母情深》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上身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还有这样一位贫穷的母亲:用龟裂的手指细数着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那么坦然从容地把钱塞到了视书如命、渴望得到一本心爱的长篇小说,想得整天失魂落魄的儿子的手中。这是怎样感人的一幕啊?请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走近母亲,走进当代作家梁晓声的文章——《慈母情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测:指名朗读课文并评价。

3、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的。(给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和段落,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六,慈母情深,希望对你有帮助!

《慈母情深》教案2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慈母情深语文教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第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第2、读通读顺课文。

第3、跳读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4、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 )的母亲。

第5、默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 )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

第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第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

第1、(1~4)想买《青年近卫军》

第2、(5~33)妈妈给钱买书

第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

第1、母亲的爱:

⑴ 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 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 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

第2、我的爱(反衬):

⑴ 行动描写。

⑵ 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

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慈母情深》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知道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

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 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

4、介绍梁晓声的家境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 ……此处隐藏16894个字……的母亲。——梁晓声《母亲》”“我想起了那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我挺高兴他爱读书的,我还想起了——”学生因情而发:“我想起了母亲那龟裂的手指,我想起了那疲惫的眼神······读懂课文,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才是真正完成的阅读教学的任务。前面的朗读教学已经营造了强烈的情绪场,为读说互动蓄好了势,因此,这样的交流水到渠成,学生心里流淌的不仅仅是“我”对母亲的诉说,更是孩子们的母爱的重新认识。

教学片断五:音乐渲染,引起学生共鸣

课堂上,我会尽量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与文本、与作者一起跌宕起伏,与学生一起入情入境,把自己的感动传达给学生,不断营造情感高潮,让心灵跳起相同的节奏,引领着学生在感动的清泉中,让灵魂得到洗涤,收到以情生情的效果。当课将要结束之际,“懂你”的音乐响起,配上一幅幅母亲的感人画面,生活中的温和母亲,奋斗中的贫困母亲,灾难中的坚强母亲,三层不同画面,带给孩子们不同的震撼,音乐久久不能不能平息,师生一起歌唱母爱。有的孩子真的流泪了,相信孩子们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的心灵深处,一定会烙上深深的“慈母之印”。

《慈母情深》教案14

学习目标:

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论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战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身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一、导入揭题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假如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习兴趣

二、点拨

自学课文自读课文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抓住重点句,谈感受;

就自身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总结延伸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反复朗读。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齐读全文。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教学反思心理学实验标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板书设计:读书莫放“拦路虎”迎难而上面对“拦路虎”勇于战胜

《慈母情深》教案15

1.古诗导入:出示孟郊赞美母爱的古诗《游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师小结: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贫穷与苦难,总有一个人支撑着我们,这个人就是母亲;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感动,这种爱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再次去体会母亲浓浓的深情,一起来欣赏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8课,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4.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1、交流读《游子吟》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2、通过课文内容填空,完成教学目标1。

3.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统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学重点字词

⑴括号里有一个字很难读:龟jun裂,理解词语,读词,想像一下龟裂情形。

谁看到过龟裂的什么?请具体描述一下。

⑵括号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哪一个?“攥”,我数过了整整23划,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牢牢记住的请把左手紧紧攥起来。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欢《青年近卫军》,他每天想这本书都失魂落魄的。什么样叫失魂落魄?见过别人失魂落魄过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心不在焉。心里老想着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走路的时候没有劲。)

练习说话。

4、齐读

1、理解词语并运用。

2、全班同学读句子。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说,为他们搭建的是一个锻炼语言、表情达意的平台。

请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一句话。

交流出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理解词语“震耳欲聋”。“欲”呢?

多么可怕的嗓声!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聋了!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2)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

“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问”

“向母亲探身,喊”

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还有吗?

“接着又对我喊”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3)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读——

(4)小结: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气。

《《慈母情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