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的尊严》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了他的尊严》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1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与勇气去克服困难,从而成为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2.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10个生字。
3.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体会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了解文章中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1~8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与勇气去克服困难,从而成为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三、教学难点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为了他的尊严》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注意读书姿势,开始吧!
1.对学生的读书稍作评价。
2.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1~8自然段*9~12自然段*13~21自然段
(按照课文主要讲述的几个大块儿指名读,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继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指名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教师指着课题)谁能说说“他”在这里指的是谁?
(生:乞丐。教师引导:课文写了几个乞丐,主要写了哪个乞丐?)
生:独臂乞丐。(师板书。)
师:课文写了独臂乞丐什么事?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人)
生1:乞丐乞讨,女主人不施舍,却让他搬砖,乞丐做到了,最后满怀感激地离开了。若干年后他成为了一位自尊自重的成功人士。双臂健全的乞丐没有搬砖……
师评:(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概括文章大意:你说得很好,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一个乞丐到一座院子乞讨,女主人没有施舍给他钱物,却要求乞丐(搬砖)。独臂乞丐搬了,并从中受到了启发,若干年后竟然成了一名(成功人士)。
(二)研读课文
1.师:为什么通过搬砖独臂乞丐能够成为成功人士呢?(此问题学生不作回答,只起提示作用。教学中教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出搬砖前后乞丐的变化,从而产生疑问,然后通过解决学生的读书疑问解决本文难点。)
学习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仔细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乞丐搬砖前是什么样子?
谁来读读描写独臂乞丐的句子?
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吗?(通过理解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生:“慷慨”是什么意思?(或“慷慨施舍”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理解词语方法指导:结合生活体验或换词)
人们可怜乞丐,对他慷慨施舍,独臂乞丐自己也认为自己非常可怜,可是他碰到的女主人却毫不客气地让他搬砖,他的心情会怎样?
生:非常生气。
师:对啊,肯定会非常生气。谁来读读乞丐与妇人的对话?请看大屏幕。
出示:2、3自然段
谁再来读读,让我们能感觉到乞丐很生气?(谁想像他一样来读读?)
师:乞丐是非常非常生气,可是搬完砖之后,乞丐却有了变化,他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5~8自然段,我要看看谁读书读得认真,看谁能够发现乞丐的变化。
学生自由读课文5~8自然段
师:发现了没有?乞丐搬砖前后有什么变化?
预设回答
生:变得很感激妇人。(或变得很尊敬妇人)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
●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
师:哪些同学把这两句话都找到了?
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你们会带着问题来读书。
(引导学生读书时求“甚解”,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进而将问题答案找全。)
出示句子
1.妇人又递给乞丐二十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2.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深深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师: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出乞丐对妇人的感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2组)
(教师引导学生评: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加重重点词语的语气来读出感情。)
3.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生:乞丐为什么要感激妇人?乞丐为什么要留下毛巾作纪念?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都很有价值。(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培养质疑精神)
师:你们能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能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吗?请同学默读课文1~8自然段,想一想独臂乞丐为什么很感激妇人?想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开始吧!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乞丐感谢妇人的原因,在交流中体悟妇人对乞丐的尊敬使乞丐重新树立尊严。)
独臂乞丐开始是那么生气,为什么后来却很感激妇人呢?谁来说一说?
●情况一:
生1:因为老妇人给了乞丐20元钱。
师:仅仅是因为得到的20元钱才感激老妇人吗?
(情况1)
生:不是,因为这是工钱。这是独臂乞丐凭自己的劳动得来的。
师:说得对!谁还想说说?
学生充分交流(从劳动与尊严两方面谈)
(情况2)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觉得是因为老妇人让他得到了尊严。
师:为什么这20元钱会让他得到尊严?(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接着引导)它和平时乞讨得来的钱有什么不同?
(回到情况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乞丐认识到自己可以劳动了)
●情况二:
生:因为妇人让乞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明白了尊严
师:说得对!谁还想来说说你的看法?
师:小结:这个独臂乞丐沿街乞讨时认为自己只能依靠别人的同情和施舍生活,可是今天通过老妇人的尊敬和帮助,他知道了自己可以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帮助别人,所以,他感激妇人。(所以他留下了那条沾满辛勤汗水的毛巾作为纪念。――如果学生提出白毛巾的问题)
……此处隐藏13336个字……:“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师:评中指导读】
A ①师: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女主人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生答)。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才能读出你心里的气愤呢?带着感受读——
师:引读——“乞丐生气地说:??”
4
师:我听出来了,此时的乞丐可不仅仅是生气,他已经“愤怒了。”(谁愿意再读?)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生再读)
师:你真会读书,不但强调了重点词,还读得这大声,可见乞丐是真的发怒了。
师:你是个朗读高手,连表情都让人看到你的愤怒。
②师:“何必捉弄人呢”,你们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吗?(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③师:同学们,独臂乞丐生气了,因为他只有一只手,女主人还让他搬砖。然而,在老师看来,他最可怜的不是他失去了一只手,而是失去了做人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尊严(生答)。
师:他已把别人的施舍看成了理所当然,难怪乞丐生气地说——同学们们,读出来吧!——“我只有一只手,??何必捉弄人呢?”
B师:他为什么又变得感谢女主人呢?在感谢什么?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师:女主人他不会忘记什么?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因为女主人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生:20元钱。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同学们,想想走上了一条怎样的路呢?
看大屏幕,请齐读——他走上了一条自新的路,走上一条自信的路,走上了一条成功的路。
师:
★此时,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女主人这一话的含义。 ——请齐读,指向大屏幕。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之前,还认为女主人在捉弄他的乞丐,此刻却对女主人充满无限的感激,看来——请齐读,指向大屏幕。
《为了他的尊严》教案10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2、指名回答。(妇人——乞)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然后说给四人小组的伙伴听一听。
4、生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5、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6、开火车生字接力组词。
7、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8、指名回答。
9、初读质疑。
(1)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文章的上圈圈点点。你们做到了吗?请大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朗读质疑。
(3)全班交流。
10、师: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到这,课后请大家思考课后的两个思考题。
第二课时
一、复述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他的尊严》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谁愿意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指名回答。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师: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 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师:谁来读读课文中对乞丐的描写?
(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
师:这句话要用来说明什么?
(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 师: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指名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
师: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师: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师: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他感激是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
3、 师: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师: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5、师: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三、感情升华
1、师: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3、师:结合自己说一说你对“尊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3、完成《伴你成长》。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 乞丐 (得到自尊)
搬砖挣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