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时间:2025-03-31 11:29:19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1

课文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顿生喜爱之心。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第一环节我铺设美丽的画面,在导入课文第一段时设置一幅群鹤飞翔图,首先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发他们想了解丹顶鹤的兴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写丹顶鹤美丽的句子;第三段内容及资料都设计了天空的背景,不断激起学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丹顶鹤的颜色美?让学生合作交流,圈圈画画。又如在教学第三节时,在朗读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通过交流,理清了这一重点段的层次,给接下来的背诵作好了铺垫。同时也通过动作来感受丹顶鹤的形体美和姿态美。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加深对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理解。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产生对丹顶鹤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所要传达给人的感受有了比较深刻的体悟。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给纸上的丹顶鹤涂上颜色,加深了对丹顶鹤颜色美的印象。

整节课我注重朗读和感悟。组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我想:在今后的课堂管理中我还应多下工夫,争取把课上好,学生能学好。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2

“新、实、简、美”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四大特色。《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描写丹顶鹤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全文充满了迷人的形象美、意蕴美。面对一篇优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让“教”材变为“学”材,从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到如何教会学生“学”上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课文读通,读透,读好,真正读出味来。凡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同时注意教材的联系,怎么将“教”材开发成“学”材,凭借学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重视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力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兴趣、愿望和能力。可是由于自己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上没有过好教材关,对教材本身的感悟,把握都有偏颇的地方。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不是很准确,对课文中的人文思想,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导致在传达与灌输时也做的不到位,还没能够跳出文本,将科学与人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抽象,提炼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自身对教材的研读缺乏功力,较粗化地处理了教材,较少地考虑了教材传达的信息,今后对教材的把握要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从各个方面去审视教材,落实苏教版小语教材“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认认真真地读书,实实在在地操作,才能体现从教材出发,走向儿童的观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强调以读书活动为“经”,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纬”的一条“读书感悟——背诵积累——迁移运用”的训练主线。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练,以演练促读”。在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了如何让学生去读中感悟,并且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面对一段情境交融的文字,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认真阅读,含英咀华,设身处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和丰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积累,并且能够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而不是去进行理性化的琐细分析,去忽视语文的整体感悟,把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淡化掉,把原本应该充满情趣和魅力的语文学习变得平淡无趣。

教学中我只运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注意到了指导学生去读中感悟,怎么读得有兴趣,让学生喜爱读哪句就读哪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可是我却忽视了课堂的调控,从整体看没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显得较碎、较散。指导读文时做的不到位,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形式较为单一。在引导学生想象,促进感悟逐步达到诵读时只忙于了走过场,如“蜻蜓点水”,仅仅是设了一个环节,效果究竟如何却无睱顾及。当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不到位时,教师为了赶时间,没有花费时间去引导学生如何去练,而是教师给了他们答案。学生读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在训练中我没有较好引导与调控,也没有亲自示范,创造一种意境。在教学设计与过程中,我仍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没有进行方式的转变,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时候,应该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使他们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应该自己躲到后台,把学生推到前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性发展不必在教师事先安排的框架之中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都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感悟、体验、内化。把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的场所,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并且能够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去帮助儿童建立丹顶鹤的美丽形象,对课文的人文与思想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后,把握后自觉地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想法。但是在课堂上我还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善于从学生发言中捕捉信息,把握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不善于观察学情的发展,熟知学生当时的心理,能够全身心地倾注到学生身上,随时切入学生的经验领域和精神世界。如果我从学生身上捕捉到信息,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抵达目标的愉悦和成功感,肯定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此外,这一课的教学缺少个性化与特色化,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品味,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挚的情感,教师与学生要合作与交流,通过多种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够亲切、自然地去调控学生,善于开启心智,而不硬行牵着学生走,耐心激励而不压抑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立足“自求得之”而不轻易告之,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和谐,学得轻松而乐于思考,提高语文修养,不感到语文学习有压力而是一种艺术享受。

经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了自己平时自我学习意识不足,对一些理论的学习还不是自发的、内在的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要真心热爱语文教学,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它,愿意为它倾注全部心血,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用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富有情趣,不断提高教学的格 ……此处隐藏10232个字……理解“丹”。

(指红颜色,因为它的头顶是红色,所以叫丹顶鹤)

4、丹顶鹤美丽吗?

板书:20美丽的丹顶鹤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

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读效果。

①卡片认读带拼音的字,正音。

yáo què lùn yǐn xiǎn chuán suǒ zhī lǜ dù

遥 却 论 引 显 传 所 之 虑 度

②投影出示词语

遥远 不论 第二 故乡 洁白 传说 三五成群 度过 所以 引吭高歌 无忧无虑

显得 却是 嘹亮 展翅飞翔 嵌着 黄海之滨

③学生自选自然段朗读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4、交流,讨论。

5、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2、口头组词。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书空笔顺

5、要求: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

6、学生描红。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口头扩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知。

(一)、学习第一段。

1、听老师读句。(多媒体逐句出示)

⑴、冬天快要到了,丹顶鹤飞来。

⑵、冬天快要到了,美丽的丹顶鹤从北方飞来。

⑶、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⑷、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2、播放丹顶鹤齐飞的录像。

3、学生练读,小组读,齐读句子。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第四句写得具体、生动,理解“一群群”、“美丽”、“嘹亮”、“遥远”的意思。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丹顶鹤的外形。

⑴、指名读课文。

⑵、填空:丹顶鹤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____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____宝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⑶、理解“嵌着”、“红宝石”的意思。

2、学生拿出彩笔,为丹顶鹤涂颜色。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的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板书。

展翅飞翔

逗人喜爱 高雅

传说 引吭高歌

旅伴

⑵、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⑶、播放丹顶鹤的录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⑴、出示词语卡片:第二故乡(学生齐读)。意思是:指除故乡外生活居住的时间较长的地方。

⑵、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学生发言,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三五成群 无忧无虑 整整一个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师小结:丹顶鹤是世界上的一种珍稀禽类,也是濒危动物。全世界野生丹顶鹤仅存20xx余只,其中70%生活在我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黑龙江省的扎龙和江苏省的盐城建立了一北一南的两个自然保护区,是供丹顶鹤栖息繁殖的场所。丹顶鹤常和松树一起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练习。

填空:

1、丹顶鹤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____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____宝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2、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________地生活着,要在这儿____整整一个冬天。

五、听课文录音,播放丹顶鹤录像,初步培养学生自觉保护丹顶鹤的意识。

六、齐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

七、课外拓展

1、观察,写话。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用几句话把它的外形特征写下来。

2、课外查找资料,交流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板书设计:

20、美丽的丹顶鹤

外形美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美

羽毛白

脖子和翅膀边黑亮丽

头顶鲜红

展翅飞翔

逗人喜爱 引吭高歌 高雅

传说 旅伴 仙鹤名字由来

教学反思:

《美丽的丹顶鹤》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文章中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生动,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适合朗读、欣赏。本课例的设计运用录像、插图、涂色、朗读等手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导”而不“牵”,鼓励学生自读感知、感受、感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借助录像、挂图,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播放丹顶鹤飞翔的录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语,看到丹顶鹤美丽的外形,激发他们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人们不仅喜爱丹顶鹤,而且还保护丹顶鹤,培养学生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品读课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本文通过品读、解读重点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法,诵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了解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并让学生通过口头描述、动手涂色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使语感得到培养。教师还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丹顶鹤美丽的外形,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读懂文章,体会到人们不仅喜爱丹顶鹤,而且还有保护丹顶鹤的情感——即课文的主题。体现了“以读为主,以读感悟、以读感知”的教学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学结束后,课外拓展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把它的外形特征用几句话写下来。学生在学会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丹顶鹤外形的方法,进行写话,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