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古诗

时间:2025-03-31 11:28:14
中元节的古诗8篇

中元节的古诗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元节的古诗1

古诗里的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与正月十五“上元”、十月十五“下元”,合称“三元”,都是旧时重要日子口儿,也都是月圆之夜。

中元的特别之处在于追荐与祭祀,此俗起源甚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已经提到:“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盂兰盆则源于目连救母故事,《盂兰盆经》载目连听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母所受倒悬之苦。“盂兰盆”本梵语音译,“救倒悬”之意,后来讹变为贮物之“盆”供,也是文化传播中的在所难免。传统文化以孝为本,目连故事愈传愈广,到宋代,广为“印卖《尊胜目连经》”之外,更成为连日搬演的大戏,《东京梦华录》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南宋诗人林同有《仙佛之孝》诗十首,其四即咏《目连》:“能将身入地,拔取母生天。岁岁盂兰会,今犹说目连。”

规模盛大的盂兰会,往往持续数日,并从慎终追远、超度亡者,演变成存亡俱泰的民间节日。宋田况《成都遨乐诗·七月十八日太慈寺观施盂兰盆》:“飞阁穹隆轶翠烟,盂兰盛会众喧阗。且欣酷暑从兹减,渐有凉风快夕眠。”自注“京洛间俗言过盂兰盆则暑退”。对于遭受了一夏溽暑折磨的人来说,这真是个好消息,杜牧有句“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陈与义有句“一凉恩到骨”,都是悲喜已极。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晏元献诗云‘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盖亦戏述俗语耳。”

夏天盛开的紫薇木槿渐渐残落,此时的当季花卉,是牵牛、玉簪、鸡冠等秋花。鸡冠本是普通草花,好事者抑入“八品二命”,但因点缀秋光,不仅妇孺亲切,文人也常采入篇章,如唐罗邺“一枝秾艳对秋光”、宋李纲“花蕊成冠巧学鸡”。至迟在宋代,此花就已厕身中元祭祀,别具含义。宋袁褧撰、袁颐续《枫窗小牍》载:“鸡冠花,汴中渭之洗手花。中元节则儿童唱卖,以供祖先。今来山中,此花满庭,有高及丈余者,每遥念坟墓,涕泪潸然。乃知杜少陵‘感时花溅泪’,非虚语也。”吴自牧《梦梁录》亦载:“七月十五日,乃值中元赦罪之辰。杭州人以鸡冠花供养祖先者,谓之洗手花。”到清代则用作中秋陪祀,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也许是两宋遗意。《儿女英雄传》里舅太太有段解释:“那对鸡冠花儿,算是月亮里的娑罗树;那两枝子白花藕,是兔儿爷的剔牙杖儿。”自然做不得真。不过如今,旧俗日渐湮灭,鸡冠花大概也就只是鸡冠花了。查慎行《京师中元词二首其一》咏到当时流行的“今日点了明日扔”的荷叶灯:“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些许微物,也已经换了人间。

韩琦《中元病起》说:“中元时俗类秋尝,病起躬行力未强。穄米乍炊知早熟,盂兰方倒喜初凉。”新秋新凉,新花新果,在望的新收成,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白居易因母忧退居渭村时所写的《秋游原上》中,描摹更为精确:“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如果天气依然酷热,诗人则难免失落不爽。如杨万里《中元日早起》中就怏怏写道:“欲借微凉问万松,万松自热诉无风。清晨秋暑已如许,那更斜阳与日中。”《中元日午》又写:“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幸好有唐诗可读。不过中元节后,这种酷热无论如何也持续不了多久。他另一首写于中元节后的诗,就直接题为《新凉感兴》:“初退生衣进熟衣,新凉只与睡相宜。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中元节后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油然而生的.却是“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的更大感慨,更深悲凉。

幸好还有月夜,幸好还有豪杰。一代名臣范仲淹写有《中元夜百花洲作》:“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诗中的“百花洲”在今河南南阳邓州。庆历五年末,范仲淹知邓州,这首诗就作于任职期间。著名的《岳阳楼记》,即是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在这里写成,两诗算是同时同地。三十多年后的元丰五年(108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元节的第二天,苏轼泛舟望月:“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尊还酹江月”。至于张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旨在骂世,殊为多事。还是宋人通透,何梦桂《赠月山相士》:“万古乾坤万古山,山前万古月光寒。人生几度能看月,常被青山与月看。”

中元节简介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也有称天、地、人三才者),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 ……此处隐藏3507个字……ign: center;">  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晋》

  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见月》

  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斋中作》

  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

  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

  年来会得逃襌理,长日沈冥不愿醒。

中元节的古诗8

《日赠张尊师》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雨中呈子晋》

中元雨中呈子晋(南宋)朱熹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玩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见月》

中元见月(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日斋中作》

中元日斋中作(明)朱曰藩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中元节有感》

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节的古诗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