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吵闹幼儿园

时间:2025-03-31 11:23:53
教育随笔-吵闹幼儿园

教育随笔-吵闹幼儿园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随笔-吵闹幼儿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变成了嗓门的吼叫,老师们美丽的笑容变得焦灼不安,温柔的话语变成声嘶力竭的呵斥,拍得要散架的铃鼓成了老师离不开的“武器”......

很多老师抱怨幼儿园的吵闹是因为孩子一届比一届难管。而我认为根本原因出在老师身上:

一是教师过分强调大声。活动中常常听到老师说:“大声告诉大家”“声音再大点”导致孩子们以为声音越大,老师越喜欢‘而老师也以为声音越大越是孩子自信的表现。于是孩子们常常出现喊话、喊唱的现象。长期如此,孩子们自然养成了扯着嗓门讲话的不良语言习惯。而是老师语言啰嗦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园老师说话喜欢重复,一个要求说好几遍,导致孩子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对老师的话语充耳不闻。老师喊“一二三”,幼儿一般要听到三子出口才行动。三是老师喜欢用大嗓门说话,用大声控制局面。幼儿园的.老师十有xxx嗓子不好还嗓门大。因为老师们习惯用大嗓门和孩子说话,特别是在集体活动或者生活环节中对孩子的控制多,孩子等待时间多,导致孩子的大声喊叫是一种发泄。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交替过程中。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老师一般不会组织幼儿活动,但是考虑幼儿的安全问题,老师们又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一次孩子们常常用大声喊叫作为一种发泄或游戏。在喊叫中感受到一种自由的快乐。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建议老师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注重自身的语言习惯。尽量用自然、轻松的语调,简洁、清楚、生活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第一,注意运用一些控制或结束幼儿吵闹的小技巧。如用悄悄话对付大声叫;用生动的语言道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点带面;让孩子学习看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第二,关注一日生活环节组织,在自由的基础上建立活动规则,先将好活动中、活动结束以遵守的规则后再行动。第三,重视幼儿良好的用嗓习惯和倾听习惯培养。

《教育随笔-吵闹幼儿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