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徐志摩的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志摩的诗歌1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
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
我惭愧扬子江的流波如今溷浊,
我惭愧——我面对著富士山的清越!
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
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
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响;
更有那哀怨的琵琶,在深夜的浔阳!
但这千余年的瘘痹,千余年的懵懂:
更无从辨认——当初华族的优美,从容!
摧残这生命的艺术,是何处来的狂风?——
缅念那遍中原的白骨,我不能无恫!
我是一杖飘泊的黄叶,在旋风里飘泊,
回想所从来的巨干,如今枯秃;
我是一颗不幸的水滴,在泥潭里葡匐——
但这乾涸了的涧身,亦曾有水流活泼。
我欲化一阵春风,一阵吹嘘生命的春风,
催促那寂寞的大木,惊破他深长的迷梦;
我要一把倔强的铁锹,铲除淤塞与臃肿,
开放那伟大的潜流,又一度在宇宙间汹涌。
为此我羡幕这岛民依旧保持著往古的风尚,
在朴素的乡间想见古社会的雅驯,清洁,壮旷;
我不敢不祈祷古家邦的重光,但同时我愿望——
愿东方的朝霞永葆扶桑的优美,优美的扶桑!
徐志摩的诗歌2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
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她那少妇的安详,柔和,端丽,现在在剧烈的阵痛里变形成不可信的丑恶:你看她那遍体的筋络都在她薄嫩的皮肤底里暴涨著,可怕的青色与紫色,像受惊的水青蛇在田沟里急泅似的,汗珠站在她的前额上像一颗颗的黄豆,她的四肢与身体猛烈的抽搐著,畸屈著,奋挺著,纠旋著,仿佛她垫著的席子是用针尖编成的,仿佛她的帐围是用火焰织成的;
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现在在阵痛的惨酷里变形成魔鬼似的可怖:她的眼,一时紧紧的阖著,一时巨大的睁著,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著的明星,现在吐露著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色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她的口颤著,撅著,扭著,死神的热烈的亲吻不容许她一息的平安,她的发是散披著,横在口边,漫在胸前,像揪乱的麻丝,她的手指间紧抓著几穗拧下来的乱发;
这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但她还不曾绝望,她的生命挣扎著血与肉与骨与肢体的纤微,在危崖的边沿上,抵抗著,搏斗著,死神的逼迫;
她还不曾放手,因为她知道(她的灵魂知道!这苦痛不是无因的,)因为她知道她的胎宫里孕育著一点比她自己更伟大的生命的种子,包涵著一个比一切更永久的婴儿;
因为她知道这苦痛是婴儿要求出世的征候,是种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丽的生命的消息,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时机;
因为她知道这忍耐是有结果的,在她剧痛的昏瞀中她仿佛听著上帝准许人间祈祷的声音,她仿佛听著天使们赞美未来的光明的声音;
因此她忍耐著,抵抗著,奋斗著……她抵拼绷断她统体的纤微,她要赎出在她那胎宫里动荡著的生命,在她一个完全,美丽的婴儿出世的盼望中,最锐利,最沈酣的痛感逼成了最锐利最沈酣的快感……
徐志摩的诗歌3 【篇五:《婴儿》】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
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
你看他那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她那少妇的安详,柔和,
端丽现在在剧烈的阵痛里变形成不可信的丑恶:
你看她那遍体的筋络都在她薄嫩的皮肤底里暴涨着,
可怕的青色与紫色,
象受惊的水青蛇在田沟里急泅似的,
汗珠站在她的前额上象一颗弹的黄豆。
她的四肢与身体猛烈的抽搐着,
畸屈着,奋挺着,纠旋着,
仿佛她垫着的席子是用针尖编成的,
仿佛她的帐围是用火焰织成的;
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
现在在绞痛的惨酷里变形成魔鬼似的可怖:
她的眼,一时紧紧的阖着,
一时巨大的睁着,
她那眼,原来象冬夜池潭里反映着的明星,
现在吐露着青黄色的凶焰,
眼珠象是烧红的炭火,
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
她的原来朱红色的口唇,
现在象是炉底的冷灰,
她的口颤着,撅着,扭着,
死神的热烈的亲吻不容许她一息的平安,
她的发是散披着,
横在口边,漫在胸前,象揪乱的麻丝,
她的手指间紧抓着几穗拧下来的乱发;
这母亲在她生产的床上受罪:
但她还不曾绝望,
她的生命挣扎着血与肉与骨与肢体的纤微,
在危崖的边沿上,
抵抗着,搏斗着,死神的逼迫;
她还不曾放手,
因为她知道(她的灵魂知道!)
这苦痛不是无因的,
因为她知道她的胎宫里孕育着一点比她自己更伟大的生命的种子,
包涵着一个比一切更永久的婴儿;
因为她知道这苦痛是婴儿要求出世的征候,
是种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丽的生命的消息,
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时机;
因为她知道这忍耐是有结果的,
在她剧痛的昏瞀中她仿佛听着上帝准许人间祈祷的声音,
她仿佛听着天使们赞美未来的光明的声音;
因此她忍耐着,抵抗着,奋斗着……
她抵拼绷断她统体的纤微,
她要赎出在她那胎宫里动荡着的生命,
在她一个完全,
美丽的婴儿出世的盼望中,
最锐利,最沉酣的痛感逼成了最锐利最沉酣的快感
徐志摩的诗歌4一片,一片,半空里
掉下雪片;
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
独坐在阶沿。
虎虎的,虎虎的,风响
在树林间;
有一个妇人,有一个妇人,
独自在哽咽。
为什么伤心,妇人,
这大冷的雪天?
为什么啼哭,莫非是
失掉了钗铀?
不是的,先生,不是的,
不是为钗铀;
也是的,也是的,我不见了
我的心恋。
那边松树里,山 ……此处隐藏8794个字……热。我哥
将我从昏盲中带回家,
我奇怪那一次还不死,
也许因为还有一种罪
我必得在人间受。他们
叫我嫁人,我不能推托。
我或许要反抗假如我
对你的爱是次一等的,
但因我的既不是时空
所能衡量,我即不计较
分秒间的短长,我做了
新娘,我还做了娘,虽则
天不许我的骨血存留。
这几年来我是个木偶,
一堆任凭摆布的泥土;
虽则有时也想到你,但
这想到是正如我想到
西天的明霞或一朵花,
不更少也不更多、同时
病,一再的回复,销蚀了
我的躯壳,我早准备死,
怀抱一个美丽的秘密,
将永恒的光明交付给
无涯的幽冥。我如果有
一个母亲我也许不忍
不让她知道,但她早已
死去,我更没有沾恋;我
每次想到这一点便忍
不住微笑漾上了口角。
我想我死去再将我的
秘密化成仁慈的风雨
化成指点希望的长虹
化成石上的苔藓,葱翠
淹没它们的冥顽;化成
黑暗中翅膀的舞,化成
农时的鸟歌;化成水面
锦锈的文章;化成波涛,
永远宣扬宇宙的灵通;
化成月的惨绿在每个
睡孩的梦上添深颜色;
化成系星间的妙乐……
最后的转变是未料的;
天我不遂理想的心愿,
又叫在热谵中漏泄了
我的怀内的珠光!但我
再也不梦想你竟能来,
血肉的你与血肉的我
竟能在我临去的俄顷
陶然的相偎倚,我说,你
听,你听,我说。真是奇怪,
这人生的聚散!
现在我
真真可以死了,我要你
这样抱著我直到我去。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直到我飞,飞,飞去太空,
散成沙,散成光,散成风,
啊苦痛,但苦痛是短的,
是暂时的,快乐是长的,
爱是不死的;
我,我要睡……
徐志摩的诗歌14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鸣属文学理论的范畴,是文学接受的最高阶段,是作者、作品与读者一种心灵的契合,从而体现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实现提升,而徐的诗的意境就拥有这种强大的力量。他的诗歌不单单是所谓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而更多的是渗进了一种强烈的抒情,其有很强的抒情感染力,读后韵味无穷。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
往往那诗人头脑中的灵光一闪,经过诗人的加工之后,便会成为一首绝唱。徐志摩同泰戈尔一样崇尚性灵。徐志摩的性灵还体现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个预言,让人感到惊讶。死亡是每个诗人都深深思考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徐志摩这样能在生前绘声绘色的描写自己死亡的人,还是不曾见到过的。
徐志摩的诗歌在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徐志摩的诗歌15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①1924年5月29日,徐志摩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在中华书局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
文档为doc格式